支付寶、微信終于被“斷直聯”
來源:湖北國菱編輯部
時間:2018-07-02
央行規(guī)定,從 2018年6月30日起,微信、支付寶等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所有網絡支付都必須“斷直聯”,通過“網聯支付平臺”處理。
網聯相當于是第三方支付和銀行間的一堵“墻”。接入網聯后,在淘寶用支付寶綁定的銀行卡付款,支付流程將由“商戶 – 收單機構或聚合支付服務方 – A/T – 發(fā)卡行”,變成了:支付寶收到付款請求,向網聯發(fā)起協議支付 – 網聯把請求轉給相應銀行 – 該銀行在賬戶扣錢,告訴網聯已扣款成功 – 網聯告訴支付寶支付已成功。
接入網聯后,央行把第三方支付機構資金流向盡握手中,可以防范洗錢、挪用備付金等行為,也可以管控第三方支付行業(yè)的風險。
另一層影響在于,網聯相當于在支付寶和用戶間放了一個數據引流器,所有的支付清算數據,最終都通過網聯匯總到央行。巨頭們不能再壟斷金融、消費大數據了。
對消費者有何影響?
所有網絡支付都歸網聯后,支付寶、財付通不再直接對接銀行,也就不能以銀行收取手續(xù)費為由收用戶的提現費了。
但長期來看下結論為時尚早。盡管央行表示,網聯平臺的建立是為了進一步規(guī)范支付市場,但它客觀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支付成本。
對支付機構的影響
當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都能通過網聯與各家銀行互聯時,大巨頭和小機構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,支付寶和財付通的費率優(yōu)勢就消失不見了。
銀行這頭,以前還能通過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撈手續(xù)費,現在別說沒了談判的話語權,連談判的機會都沒了。網聯的介入勢必干涉銀行和第三方支付之間的利益分割。
對銀聯而言,網聯相當于它的孿生兄弟。央行曾強調網聯就像“線上版的銀聯”,不發(fā)卡,也不做支付。網聯的建立意味著銀聯線上清算徹底告敗,銀聯在線上線下清算吃獨食的時代終結了。